在2021年2月,教育部明确指出了需要改变对高考成绩的简单评价方式,即不再仅仅以考试分数来评定学生和高校的价值,并严格禁止推崇“高考状元”、“高考升学率”和“高分考生”等观念的宣传。

 

然而,尽管教育部下达了明确禁令,此类现象依然难以彻底根除。许多中学通过变相方式公布高考升学率,夸耀高考成绩,而部分媒体也乐于加入对高分考生的炒作之中。2022年6月27日,多个关于高分的话题出现在了网络热搜上,例如“全班49人中有48人高考分数过600”、“女孩考出726分惊动整个社区,邻居放烟花庆祝”、“女儿高考得688分,母亲豪爽奖励18万”、“神童同桌成绩分别为696分和703分”、“浙江有近5.4万人高考分数达到600以上”等。

 

毫无疑问,高分反映了学生的努力,以及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支持和培养,这是值得肯定和庆祝的。然而,对高分的过度炒作很容易导致社会焦虑和不良趋势的滋生。

 

事实上,高分考生仍然只是少数。以浙江为例,尽管今年超过600分的考生有5.4万名,但相比于总数39.6万的考生来说,这一比例只有13%。在湖南,72.7万考生中,只有16000多人分数超过600,比例仅为2.2%,可见这类考生确实十分稀少。

 

对高分的过度追捧不仅对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构成了压力,还传达出一种错误的信息,即高分等同于未来的成功和幸福。这种观念让人感觉低分就意味着失败,可能还会被标上不努力、不勤奋或不够聪明等标签。

 

此外,对高分的炒作还可能将学习压力带到义务教育阶段,与国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背道而驰。一些学校通过夸大自己的高分考生比率和名校录取率,让人感觉中考进不了好高中就很难考上好大学,导致许多初中生承担过重的学习压力。

 

我们都清楚,高考分数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功。虽然高分进名校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,但并不应该被过度炫耀。分数不高的情况下,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依然可以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。即使进入了高职院校,掌握实用技能,一样可以取得成功。国家重大项目中的许多工匠,比如特级技师叶辉和高级铣工唐银波,他们都毕业于技校或高职院校,现在自信地展示着他们的技艺,与名校毕业生并肩竞技。

 

因此,高考相关的报道应该避免过度宣传高分,以防止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焦虑。家长和学生们也应当理性看待各种高分新闻,不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发展多元化的能力,努力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实现人生的闪光点。

 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